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尤天竹)近日,在宁夏盐池县冯记沟乡平台村的紫薯种植基地里,数台大型收获机正在轰鸣作业,一个个饱满的“泰紫薯一号”紫薯翻涌而出,村民们忙着分拣、装袋,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据测算,该品种平均亩产达4000斤,预计每亩收益13000元。

荞麦标准化生产基地。
近年来,盐池县依托品种优势、自然环境、区位条件和政策保障,持续做强做优绿色食品等特色农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我们今年引进了‘泰紫薯一号’,试种非常成功,计划明年大面积推广种植。”冯记沟乡平台村党支部书记陶旭说道。平台村的丰收图景,正是该县锚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也进一步拓展了全县特色农业的版图。
近年来,盐池县先后建成国家杂粮杂豆示范基地、绿色食品原料(荞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小杂粮标准化示范区,培育产业链相关企业及合作社21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同时,该县深耕品牌建设,注册“对了”“山野香”“宁荞秋丰”等8个特色商标,开发出食品、保健养生、文旅工艺等系列产品40多种。今年,全县荞麦种植面积达60.79万亩,产量超3万吨。

黄花菜种植基地。
与此同时,黄花产业也展现出蓬勃生机。盐池县组织实施了第八批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第十批(黄花)绿色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等项目,制定了涵盖全产业链的106项标准规范,初步建立起种植与加工相结合的标准化生产体系。目前,全县黄花菜种植面积达4.2万亩,产量4.95万吨,共培育黄花菜种植、加工和销售企业及合作社42家,注册商标31个,产品销往全国30个省市,带动3000多户农户发展黄花产业,户均收入5万元以上。“我们现在的产品主要发往北京、天津、广西等地,合作社年营收超20多万元。”盐池县仲昌黄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彦伟说道。

在传统特色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盐池县将目光投向更具潜力的新领域。通过积极培育生物健康产业,推动三文鱼、虹鳟等盐碱生物养殖、中药材和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目前,全县水产养殖面积3200余亩,形成了年产三文鱼、南美白对虾,产值可达2亿元的盐碱地(水)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
2013年,宁夏拓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青山乡旺四滩村流转土地1.2万亩,其中,黄芪种植面积3000亩,创新推广的起垄移栽技术成功破解了水肥高效利用与农机农艺融合的难题。每年劳务用工约7000人次,劳务支出约300万元,累计解决当地用工约2万人次,不仅激活了土地价值,也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截至目前,该县培育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建设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1个,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25家。其中,初加工企业6家、深加工企业2家。中药材抚育种植面积达8万亩,建有全国最大的沙生中药材展示园与甘草种质资源圃,“盐池甘草”荣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认定。
盐池县市场监管局商广岗负责人沈军帆表示,下一步,盐池县将充分发挥盐池甘草地理标志品牌效应,进一步拓宽盐池甘草产业链条,逐步将中国甘草之乡、盐池甘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牌效应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图片由盐池县委宣传部提供)